“复盘理论”刘远敏女士专访(二):复盘理论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困境
中小企业在谋求生存与发展中不仅要对外界环境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和适应能力,还要有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能力。在应对外部危机和风险时,内部管理能力的提升会增强我们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而财务管理又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和核心。那么我们企业应该如何解决外部环境问题和内部财务管理问题呢?我们今天来采访一下这方面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高级财务经理刘远敏女士,看她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实用性的解决方案,也许会给同样面临这些困境的企业有所启发和帮助。
复盘理论对如何解决企业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记者问:那前面谈到的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问题,你认为如何解决呢?
刘远敏:复盘可以让我们通过对未知的环境变化去分析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否适应环境的变化,是否需要调整和重新定位规划。面对金税四期的即将上线,企业唯一能做的是让一切合法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盈利能力和加强现金回流。
一是关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危机中寻求机遇。面对急剧动荡的时机,丘吉尔曾有句名言“不要浪费一场危机的机会”,要把握每一次机会,通过学习,化危为机。要平衡利弊,选择对企业发展有利的机会,避开对企业不利的因素。企业管理层要有战略眼光和行业前瞻性,重新定义或调整战略发展方向,淘汰落后或国家禁止的产业产能,转型向国家鼓励和顺应时代发展的朝阳行业。比如国家宏观调控的恢复绿水青山、再比如疯魔一时的线上补习教育机构一夜间消失一样,归根溯源是国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资源不向富人集中,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如果违背了国家的政策调控、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或宏观风险就应该果断调整战略方向。危机中也隐藏着机遇,比如在疫情期间,很多企业从未涉足过医疗防疫用品的生产销售,有商业嗅觉的企业家在这次世界大规模的疫情中发现商机转向投产医疗防疫物资,其他企业还在为疫情带来的经济受挫中垂死挣扎,他们已抢先渡过危机,同时也为抗疫做出了很大的社会贡献。当然这些案例可能有点极端,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前提是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遵纪守法合规经营。
二是税收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大数据时代,政府各部门信息互联,国家管控透明化,杜绝税收风险漏洞,合理合法运用税收政策红利进行筹划,降低企业税负。随着营改增改革、金税三期的实施,以及即将上线的金税四期,企业面对的是越来越强大的税收监管体系,企业数据信息的透明化程度更深,监管力度更强、更全面;税务稽查将会更严、更全、更精准。几年前听财税专家讲课,企业以后的财务软件可以直接与金税四期链接,这不是空穴来风,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完全可以实现这种管理方式,这就意味着企业的税收管理更直接透明、税收风险更容易暴露。面对金税四期,企业唯一能做的是让一切合法化,应在不违反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从业务源头去设计好交易模式,利用税收政策合理筹划,在合法的范围内做好税务规划和延迟缴税才是企业最好的选择。
三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协调供求关系,降低成本费用,在现金流支持下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盈利能力和行业竞争力。企业的竞争能力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获利能力强现金回流好,获利能力就是通过分析利润来源,增加营业收入,降低成本费用,加强资金回流,减少应收账款形成的坏账风险和避免拖欠货款的信用风险。二是对产业链上下游资金的占用,这部分资金的占用其实就是通过欠上下游的钱即企业的流动负债,给企业带来经营周转的资金,这部分的资金成本基本上是零。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所以要权衡上下游资金占用带来的不利因素,合理设计好上下游的资金收付比例、信用政策、激励条件,积累优质供应商和增加客户群,让企业进入良性的经营循环,以在稳定生存的前提下提升市场竞争力。
记者问: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和核心,那您认为要从哪些重要方面来进行管理?
刘远敏:您说得非常对,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和核心,提高我们企业的管理能力才能提高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如何配合企业的经营目标落地、实施,财务又如何作为仪表盘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导航作用,并为企业创造价值,就需要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构建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控管理体系及财务核算体系。我认为这几个方面的管理比较重要:健全的内控管理体系,信息化财务核算体系,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分析,做好企业资金管理,税收风险防范与控制。
记者问:您是怎么进行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呢?
刘远敏:首先要让老板和管理层意识到财务内控体系的重要性,有效的内控制度可以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降低或控制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的作用有: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贯彻执行;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其次建立内控体系要和老板、管理层充分沟通,了解内控背后深层次的目的,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战略,内控制度要围绕提升企业价值目标、结合实际情况来设计。中小企业内控要适合企业现阶段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建立内控要有阶段性,兼顾成本效益原则,深入业务的各个环节,明确关键控制节点,既要达到管控的目的,又要让流程精简有效。
内控制度需要得到管理层的率先执行和支持,为员工树立带头典范,形成公司制度文化,得到内部各业务部门的有力配合,员工的高度遵从,以及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结合奖罚措施,才能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内控体系建立后,需要定期复盘,检查执行过程中哪些方面优化,哪些方面需要废止,不断完善和改进,才能保证内控制度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变化。反过来有效适用的内控制度也能使企业防范控制风险、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管理效率,为企业正常经营、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问:信息化财务管理可以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如何进行财务核算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刘远敏:
1.财务要熟悉财务信息化核算软件的模块、功能,企业的业务怎么在系统进行哪些核算维度才能达到管理者想要的统计数据,这就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根据业务流程设置与之匹配的财务核算体系。如果前期存在业务流程还不成熟,核算系统设置一步到位后,业务流程标准化又跟不上,出来的数据还需要繁琐的二次加工,增加财务核算工作量又没有达到管控的目的。所以系统建立初期就要预留一些手工处理方式,待业务流程成熟标准化后,再逐渐固化到核算系统中。
2.财务核算体系中财务数据的维度要结合企业的产品类别、业务类型、销售区域、供应商客户等来设置,维度越多,未来取数更方便,数据的价值就越高。但数据维度越多,归集的难度也越大,同时也会增加财务核算工作量,所以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需求及未来规划来设置。财务数据口径的粗细选择和核算维度类似,核算口径越细的能更充分展示数据的不同归集反映,有利于加强财务管理和数据分析。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后,要将预算维度和核算维度、预算口径与核算口径尽量保持一直,便于财务多口径提取数据的需要。
3.信息化财务还需要将预算指标置入系统,以便在核算过程中随时关注预算指标的预警情况,财务按月度、季度、年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及对存在问题的处理建议。不过实际工作中,预算管理还是以财务部门为主,如果业务部门没有养成良好的预算习惯,很难用好这样的信息化工具,因而对这类软件的信息化投入需谨慎对待。
4.随着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和标准化,信息化财务系统逐步完善提高,最终过渡到财务信息共享,为增强财务分析、有效管控和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
记者问:全面预算管理如何让战略目标落地?如何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呢?
刘远敏:全面预算管理要围绕企业战略规划,制定企业未来3-5年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对次年的经营目标进行分解,并结合企业以往年度的管理数据、参考行业内同类企业的相同和类似的管理数据,设置相关预算指标,实现战略及经营目标落地实施。
中小企业由于财务管理基础薄弱、财务数据不完整、信息化水平较低、内控和绩效机制不健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有难度且效果不理想,反而会让老板觉得没必要做。可以分三个阶段三年逐渐进行,首先第一年从最简单的月度资金计划开始,让老板参与到计划预测中来,培养部门和员工的计划意识,建立考评奖惩机制,结合业务做好财务核算和财务分析,年终总结评价;第二年建立全面预算体系,根据经营目标编制年度预算,因中小企业多变的经营情况可采取季度滚动预算方式来进行调整,提高预算准确性和执行力,财务定期进行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分析,建立严谨有效的全面预算绩效考核机制;第三年持续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此时的财务预算体系逐渐趋于成熟,再配合预算指标进行财务核算信息系统升级,让全面预算成为财务管理的工具。
全面预算要通过事前预测计划、事中控制调整、事后考评分析三个环节,审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不足,不断进行修正完善,为以后年度的预算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持。财务部门要对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分析,各责任中心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分析超支节约的原因,并将预算考核结果反馈给人事部门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
全面预算要通过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全面预算的执行力,使各级管理部门和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管理工作,从而完成各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进而推进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完成。
记者问:如何做好财务分析,才能给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刘远敏:
1.财务分析应以财务数据为基础,结合实际生产经营业务、预算管理,应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分析,揭示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背后存在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并不断推动和改进经营业务,最终让财务分析成为企业管理的实用工具。而财务数据来源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业务环节,财务通过核算、汇总、加工整理成财务数据,最后形成企业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等。财务分析除了对财务报表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关注对非财务数据、显性数据和隐性数据的分析。
2.财务分析是发现问题,而业务分析是解决问题。财务数据来源于业务,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就要回到业务中去,深入了解业务,通过问题的不同维度和层面去剖析、追溯、思考,最终发现数据背后的问题和原因。财务分析需要从财务数据中提炼指标,从指标中找出规律,从规律中发现异常点,再将定量的异常点转化为定性的问题,从根上去解决问题。这就是财务管理对经营活动的监控过程。
3.财务分析结论要让管理层和业务部门能够看得懂,财务分析如不深入结合经营业务进行分析,得出的只是一个理论的指标或数据结果,分析结论就可能失真或误导,无法为管理决策所用。所以,财务分析不仅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最终由管理者运用到有价值的商业决策中,财务分析才能为企业管理创造价值。
记者问:企业经营的过程就是资金运动的过程,怎么做好企业的资金管理?
刘远敏:企业的资金管理包括日常运营资金管理,筹资管理和投资管理。应避免资金管理不善,形成资金闲置;盲目投资、过渡投资,带来的投资损失;内部资金配置不平衡,存、贷两高,形成额外的融资成本。资金流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血液供给,比经营利润更重要,做好企业的资金管理能让企业渡过危机。
1.营运资金管理主要是根据营运资金的周转规律,合理安排和协调与供应商、客户的关系,减少资金占用,缩短存货、应收账款的周转期,延迟应付账款的支付周期,提高运营资金的周转率,无息对供应链上下游的资金占用,减少营运资金成本,从而获取更多的现金流入。反过来如果企业有较强的融资能力,且融资的资金成本低于向客户、供应商给出的货款结算周期的资金成本,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好的供求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更多的订单和市场发展机会。前一种方式一般是处于强势竞争地位的企业,后一种方式一般是盈利能力强、现金回流好的企业,但中小企业本来就面临融资困难,这种方式一般不予采纳。两种方式采取哪一种不能一概而论,应考虑各方面因素对企业现阶段发展的影响,合理设计供应链上采购、销售环节带来的流动资金占用条件。
2.企业融资管理是企业对外投资或扩大经营规模,自有资金来源不能满足资金需求而向外部融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般是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但很多大股东不愿意稀释自己的股权,大部分采用债权融资。债权融资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由于中小企业因为融资局限多、资产抵押能力弱,从银行获取的信贷资金少,因此选择更多的是民间借贷,民间借贷的资金成本(年化24%左右)远高于银行贷款的资金成本(以前年化6%左右,现因普惠金融降至4%左右)。民间借贷过高的资金成本与企业的盈利能力严重不匹配,加重了融资成本,企业可能因无法偿还本息而导致资金链断裂,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有的还会用股东个人资产进行抵押贷款,如果企业经营不善,也会危急股东个人财产损失。所以企业要合理举债,避免短债长投,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在融资需求上,首先要利用好自有闲置资金,避免存贷两高的情况;二是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比如纳税信用),用更低的资金成本融入资金;三是利用供应链上下游的资金占用;四是建立银行合作关系,储备信贷合作机构。策划好融资方式的选择,根据资金缺口计划外部融资需求量,比较不同融资渠道的融资成本,合理利用财务杠杆,做好企业的筹资决策,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优、财务风险降低到最小。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资产配置,才能让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3.企业投资管理要注意四个原则:一是认真分析投资项目可行性;二是投资和融资相适应;三是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要均衡;四是投资退出时机和方式适当。投资就是企业让渡资产的使用权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取收益或资本增值的方式,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内投资一般是企业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新建或更新现有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对外投资包括证券投资和资本投资。证券投资是企业根据经营情况将短期闲置资金对协议存款、理财产品、股票等短期投资。资本投资就是企业为扩张市场竞争力,多元化发展进行的对外股权投资。其中对内投资和对外股权投资都会涉及融资,所以企业要构建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资产配置,切忌短债长投。充分做好投资决策管理,选择投资回报期短,投资回报率高的方案,降低或规避项目及企业的投资风险。在盈利能力强现金回流好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投资机会和投资方式,避免盲目投资和过渡投资带来的投资损失。
记者问:企业的税收风险有哪些?您在税收风险防范与控制方面有哪些好的建议?
刘远敏:企业的税收风险常隐藏于交易流程中,主要产生于三大环节:老板决策产生的税收风险;业务部门做业务产生的税收风险;财务核算与缴税产生的税收风险。税收风险管理采取以下措施:构建财税安全体系,加强税收风险意识,财务参与经营活动,提高财务财税水平,涉税事项要从企业整体考虑。
1.建立税收安全体系要结合企业的内控制度,因为内部控制包含了企业生产经营的采购、生产、销售、投融资等环节,税收又存在于业务活动中,所以中小企业内控制度中要设计好与税收相关的业务流程的管理规范。比如:销售与收款业务中关于销售谈判、销售合同、发货流程、信用政策、发票开具、应收账款等管理规定;采购与付款业务中关于采购计划、询价比价、采购合同、付款条件、付款流程、入库验收、发票物流等管理规定;费用报销中关于报销流程、发票、费用的合规性等管理规定;涉税事项管理制度中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款计缴、涉税资料保管等管理规定。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有效执行,都直接影响税收风险能否被有效控制或消除。
2.加强税收风险意识,老板要重视税收风险防控,要有合法合规经营的理念,消灭两套账。财务是制定和监督财务与税收相关管理制度的部门,平时要注意收集税收法律法规变化更新政策,在不断提高部门整体财税业务处理能力的同时,也要对企业管理层、员工进行相关的税收培训,增强企业员工整体的税收法治意识。让全体员工参与到经营业务的税收防范中,争取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配合执行力度,提高税收风险的防范和内控执行效力。
3.税务筹划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有合理商业目的,税后利润最大,交易事项实质发生。通过事前规划好顶层设计布局、交易模式设计、财税账务处理、财富分配设计、税收优惠政策利用等方式,在合理、合法范围内降低企业整体税负和税收风险。涉税事项处理要合法合规,构建和保存完整的证据链、数据链,避免因业务流程不合规,证据链不足、账务处理不得当,导致各方面没法处理带来的税收损失。借助外部资源,对复杂的涉税事项应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咨询,必要时请涉税中介机构进行税收培训和税收筹划。
4.良好的纳税信用等级除了在税务管理上给企业带来优惠便利条件,还可以申请银行的纳税信用贷款。在国家已降低各行业整体税负的情况下,企业应弱化税负观念,转向创造提升企业的商业价值和竞争能力。
编后:不符合政策导向、不关注政治局势和经济环境变化,都将被淘汰出局,这也是对企业的终极考验。用复盘理论,可以让企业对外环境的重新认知,不断完善和改进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规避经营中的风险,提高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抵御和抗风险能力,我们的中小企业才能在变中求稳得以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