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参谋长”张堃先生专访二:经济阴霾下,企业之坦途在何方?
2018年开始,全球经济逐步衰退,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作为导火索点燃了资本、产业链、产能等复式危机全面爆发,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出口、投资受到抑制。为保证中国经济企稳,党和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济内循环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将对国内供给侧和需求侧产生巨大冲击,产业将面临大洗牌,重新布局。
今天,我们有幸再次请到“企业参谋长理论”的创立者张堃先生。在上次采访中,张总对他的理论体系做了深入介绍,本次采访我们请他借由理论,来对经济形势发展和企业未来机遇做深入的探讨。
记者:张总,非常高兴与您再次会面。很多读者反馈,对“企业参谋长”这个称呼感觉有些陌生,媒体报道好像也不多见,采访开始,先请您先具体介绍一下。
张堃:您好,也很高兴与您再次见面。
企业参谋长对公众来说应该是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对军事感兴趣的朋友能够从军队里的参谋长职务对企业参谋长有所感悟;说陌生是因为其在企业中寥寥无几,大家认知有限。
参谋长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伊尹辅助灭夏建商,后来17世纪拿破仑任命参谋长,沿用至今。俗话说“商场如战场”,企业掌舵人每天需面对纷繁复杂的事务,仅凭一己之力难免力不从心,于是参谋长角色被引入,被赋予既能充当军师,又能带兵打仗的定位,掌舵人得以集中精力思考经营和发展大势。
其实,企业参谋长就如同企业的引航官,主要职能协助最高决策者正确决策,高效多方协调,发现并解决问题,堵住组织漏洞,确保执行有力,引领全体员工为达成最终目标而奋斗。
企业参谋长作为关键核心人物,我形容其角色定位应该是具备16种素质和能力的“十八罗汉”合体:纵观全局者、趋势研究者、机会挖掘者、经营谏言者、战略规划者、战略执行者、计划制订者、行动督办者、赋能创新者、组织优化者、效率提升者、经验总结者、关系协调者、信息整合者、风险管理者、企业大管家、老板心腹、团队带领者。总结起来就是:有全局意识,站得高、看得远、察得细、想得全、谋的深。
记者:看来成为企业参谋长,没有十八般武艺还真是胜任不了,您也算是一位比较成功的企业参谋长了!
张堃:您过奖了,我离优秀的企业参谋长还有很大差距。阿里曾鸣总,小米王川总都是企业参谋长的佼佼者,也是我辈学习的楷模。
记者:记得在上次采访中,您多次提及经济环境、产业态势、市场竞争等话题,的确,当前整体经济状况堪忧,企业经营面临巨大的变数和不利局面,借此机会请您分析一下企业面临的现状。
张堃:好的。我之所以多次提及这几个话题,源于其对企业巨大影响的感悟,也是理论发展的源泉。下面我从三个层面分析一下企业面临的影响和困境:
宏观层面-全球:首先,不同产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大家都知道四个有影响的经济周期,2-4年的基钦周期,指库存投资变化导致经济波动,目前我国经济处于主动去库存的下行阶段;8-10年的朱格拉周期,指设备更替与投资变化驱动经济增速和衰退,是制造业的晴雨表,我国处于周期尾声,经济低迷可能导致周期探底时间拉长;15-25年的库兹涅茨周期,反应建筑和房地产业兴衰的波动,我国以1998年房地产货币化为起点,目前处于下行探底;40-60年的康德拉基耶夫周期,反应科学技术驱动生产力变革,全球第五轮康波周期以信息技术为标志,1991年为起点,2007年到达顶峰,目前处于衰退期与萧条期之间。其次,新冠疫情加剧全球经济衰退。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约3.3%,堪比1933年大萧条;发达国家经济低迷,新兴经济体经济严重衰退,全球产业链陷入瘫痪,各国关闭经济运行。第三,国家间意识形态对立加重。中国的崛起引发欧美国家担忧,对中国经济实施打压,加重贸易摩擦。第四,去全球化、经济脱钩、去中国化。全球专业分工过细、产业链过长,导致风险传导“蝴蝶效应”;世界各国间经济脱钩加速,WTO体系边缘化;中国供应链在全球制造业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减少100亿美元将拉低世界各国67亿美元产能,导致去中国化态势趋重。上述几个方面,使我国的经济、产业和企业经营受到重大影响。
中观层面-中国:第一,我国经济周期长度不规则,平均4.6年,发生频率高;波动系数平均11.33,高出发达国家几倍;繁荣阶段过度、复苏阶段需求迅速膨胀、衰退阶段需求快速紧缩。第二,2018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下行期,2020年经济环比下降6.8%,大势走弱。第三,旧四大红利消退殆尽:成本及劳动力红利表现为劳动力短缺,规模优势丧失;劳动力、原材料、环境、税收成本上升;改革红利表现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非均衡,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趋于饱和,改革转入深化阶段;互联网红利表现为互联网技术变为产业基础,不再有创新优势,投资转向新技术产业;全球化红利趋弱,民族主义、极右主义抬头,导致全球贸易连年增长停滞。第四,我国政策支持度低,变化快,窗口期短,机会转瞬即逝;一刀切,易导致产业和企业的突然死亡。
微观层面-企业:其一,竞争加剧,微利或无利,产业整合加速。其二,营收减少,融资渠道匮乏,过度投资、盲目扩张等导致资金短缺。其三,转型难:商业模式、组织、机制转变没有方向,不会转;观念、得失的权衡导致缺少动力,不愿转;缺人、资金、技术,短时间无法突破,不敢转;对时局、政策支持力度把握不住,不能转。其四,抗风险能力弱:没有风险管理、风险危机意识淡薄、风险管理形同虚设、风险防控不到位。其五,人力、材料等成本大幅增加。其六,高杠杆问题,自有资本少,靠借贷维持运营或杠杆投资、收购。其七,资产负债高,因主营业务能力差,借贷资金高企,抵押、质押多造成。
记者:从您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所面临的现状似乎不利方面多一些,有些为他们担忧,那么对于经济形势和企业的未来发展,能谈谈您的预测吗?
张堃:基于我观察和分析,有些预测,不一定准确,还有待在发展中进行验证。
一、全球经济转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逆全球化趋势明显,全球价值链将重构,并对我国产业产生冲击。理由:1.全球对外投资布局转变:欧美发达国家推动高端制造业回流引发对外直接投资回流;发展中国家释放过剩产能和推动技术进步逐步扩大投资。2.全球化转向区域价值链深度整合:排他性区域协定加剧,新兴经济体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增加,供应链不稳定,促进生产网络、区域市场、采购链转向区域;区域价值链合作不断深化,为更深层次全球化酝酿新动能。3.技术创新驱动全球高低端产业价值链变化:价值链低端制造环节向更低成本国家转移,高端价值链环节逐步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竞争力弱的供应链将被淘汰,中间环节产业趋于消亡。4.国际商贸格局深度分化:发达国家提高经济和贸易规则标准,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将加大投资和贸易便利。5.产业布局从有形转向无形:信息技术应用普及推动无形资产投资激增;产业经济无形化将带来新旧经济分化,推动全球价值链收缩与转向。
未来全球价值链重构由成本优势、技术壁垒、供给稳定、市场距离、潜在风险等多维因素综合驱动,将对我国医疗卫生设施、农业、军工、化学品及药剂制品、计算科学、光电产品、汽车、纺织、木制品和机电产品等组装、代工产业产生较大冲击。
二、虚拟经济将受到限制。理由:随着我国经济政策主导方向的暗示,金融为实体服务的职能归于本位,实体经济趋重,投资风向也倾向于实体经济。
三、内循环经济常态化趋势下,产业态势变迁,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理由:1.技术变革、商业模式创新、资源整合结构变化,行业壁垒打破,部分行业消失,形成“企业-产业-宏观经济”三层级系统。2.企业面临新五大竞争力量:产业内现有企业、产业跨界进入者、产业生态整合者、多元化产业巨头、创新型潜在进入对手。3.企业创新、资源、综合运营和社会责任等竞争力要素发生调整。4.国际竞争对手增加,资本争夺激烈,放开外资引入力度将会加大。5.企业经营更加困难,盈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出口型企业市场将转向国内带来市场压力。
未来,多元化经营加深,跨产业、跨界合作增加;靠自身实力独自支撑艰难,组建“联合体”方式将被推崇。
四、融资困局加剧。理由:1.金融机构收紧资金抗风险。2.资本市场不健全,直接融资渠道闭塞,比重低。3.市场资本供少于求:集中整治、去杠杆及影子银行严管,金融机构信贷资源不足,审批加严,放贷周期延长。4.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更关注国企和大型民企扶持,对其他融资审批慢、严管。5.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缺少资信评估和担保机制,恶意违约打击金融机构信心,增加担保压力。6.融资成本高:信贷利率和费用大幅增加,企业发债成本上升,民间借贷利率过高。7.企业规模、信用限制融资来源:融资机构更愿把资金投给实力强的大型企业或国企。8.企业内部筹集资金能力弱。
五、并购呈规模化发展:无核心竞争力、盈利差企业失去生存空间,产业“长尾整合”加大企业并购力度。
六、激发企业爆发式增长的驱动条件尚未横空出世:如带动产业结构重大整合,企业实现新技术变轨和价值链重构跃迁的新型经济;更低交易成本的新型市场交换方式有待革新;资本输入和输出模式需创新性变化。
七、企业向集群化发展。理由:1.企业集群表现为以网络关系密度和领袖企业数量两个指标为核心的四种类型:松散单寡头型集群、松散多寡头型集群、紧密单寡头型集群、紧密多寡头型集群。2.实现集群化发展的路径:中小企业通过集团化形成“集群化”;政府推动汽车、石化等大企业集群;产业内领袖企业与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机构形成协同系统;规模企业和中小企业基于互惠机制,建立短期、随机性或长期、稳定战略联盟。
八、我国推进全市场注册制前景:当前采取科创板探路、创业板承上启下、全市场(主板、二板及新三板精选层)的“三步走”注册制改革布局,需较长时间才能实现。原因:创业板是改革成功基础,需平稳运行2-3年以暴露和解决问题;法治建设、强化市场监管、有效市场风险防范机制需要渐进过程。
记者:从您的预测中能够想象企业未来的处境也并不乐观,深感沉重。有没有让企业“开心”一些的预测呢?比如说企业的机遇。
张堃:呵呵。您说的好,阳光总能撕破阴霾而照耀大地,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并不代表没有机会了。我来抛砖引玉谈谈企业的利好机遇。
一、IMF等机构预测经济回暖:预计全球经济2022年增长4.4%,中国经济2021年增长8.4%。
二、新五大红利逐渐释放。1.新人口红利:在刺激消费政策下,大基数人口带来消费市场快速增长;新生儿带动全产业需求增加;高素质劳动力源源供给,人力成本降低;老龄化促进养老、医疗、健康等产业。2.消费升级红利:一二线城市新中产阶级庞大,三四线城市消费扩张。3.新城市化红利:城市群、都市圈,乡村城镇化升级,城镇化不平衡带来商机。4.新制度红利:改革全面深化释放政策利好。5.科技创新红利:移动互联网、区块链、新能源、基因革命等将激发多产业发展。
三、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内: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刺激产业升级,需求增加;国际:一带一路开辟亚洲及中东欧65个国家市场机会,强化非洲市场。
四、内循环经济涵盖面的机遇。1.消费内循环:海外消费回流、国内消费升级和新消费模式下的机会,包括减免税,国潮,电商,游戏,居民对股票、基金、债券、大宗商品投资,数字网络消费、教育医疗养老、社区服务等产业。2.制造内循环:产业升级和高端制造带来制造业ROE抬升机会,包括军工、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产业。3.科技内循环:科技补短板的自主产权研发爆发,包括半导体,生物医药,云计算,芯片国产化等产业。4.投资内循环:“两新一重”扩大内需投资,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投资。5.服务内循环:加强产业服务业发展,提升第三产业规模和利润率,包括医疗服务,社会服务,物业,快递等产业。6.金融内循环:金融供给侧改革将更好服务和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五、国家战略主导:新基建,建材/机械老基建,老旧小区改造,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城镇化建设,内陆城市发展,海南免税岛建设。
记者:张总,今天跟您的再次交流非常有收获,感谢您的分享!
张堃:您客气了!我也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再次交流。在此,也衷心的希望也希望全球经济阴霾能够尽快散去,也祝愿企业能够看到光明前景,树立信心,步入坦途。
编后:面对全球经济衰退、国家间贸易摩擦加重、中国经济进入内循环为主体的新常态,产业面临重新布局的“四座大山”,企业生存环境恶化。面对不利局面,企业决不能哀怨时运不济,惶恐度日,应该透过阴霾,看到经济形势利好的一面,夯实自身基础,抓住产业发展的众多机会,内外兼修,砥砺前行,实现突破,未来属于有准备、有方向、有信心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