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长之笔绘就担当答卷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殷切嘱托,为新时代干部成长标定了航向。唯有破解 “学用脱节”“历练不足”“管理缺位” 等成长瓶颈,才能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才。
理论学习的深度决定成长的高度。真正的理论素养不是 “背公式”“记概念”,而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思维方法、工作能力。浙江鄞州的年轻干部在基层治理中,以 “人民至上” 理念创新 “信访代办制”,正是将理论认知转化为为民行动的生动实践。反之,若陷入 “本本主义”,即便满腹经纶也会沦为 “客里空”,唯有 “钻得进去” 学原理、“跳得出来” 解难题,才能让理论成为成长的 “源头活水”。
实践是干部成长的最好课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是领导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这一论断在重大任务一线得到充分印证:巴黎奥运会报道中,年轻记者在熬夜赶稿、跨洋传播的硬仗中练就 “脚力眼力”;乡村振兴战场上,驻村干部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中读懂 “民心向背”。这些经历印证了一个道理:干部的 “铁肩膀” 从来都是在 “扛重活” 中练出来的,“真本领” 从来都是在 “解难题” 中悟出来的。
干部成长的答卷,要以忠诚为笔、以实践为墨、以民心为纸。从总书记强调的 “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到基层干部践行的 “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新时代的干部成长路径已然清晰:在理论学习中坚定信仰,在一线历练中增强本领,在制度保障中行稳致远。当更多干部既能 “仰望星空” 悟原理,又能 “脚踏实地” 解民忧,必将在强国建设的征程中书写出 “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的优异答卷。(王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