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强干部在攻坚克难中淬炼真本领
在改革发展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年轻干部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成长机遇与时代考验。那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险滩、错综复杂的矛盾、千头万绪的难题,实则是淬炼能力的 “大熔炉”、增长才干的 “练兵场”。年轻干部唯有主动投身攻坚克难的实践洪流,在真刀真枪的磨砺中壮筋骨、长才干,才能锻造出堪当重任的 “宽肩膀”“铁脊梁”。
攻坚克难是检验政治品格的 “试金石”,也是筑牢信念之基的 “压舱石”。面对征地拆迁中的 “硬骨头”、项目推进中的 “中梗阻”、突发事件中的 “生死关”,年轻干部首先要坚定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的信念。脱贫攻坚战场上,无数年轻干部扎根深山苗寨,在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不仅摸清了 “两不愁三保障” 的堵点难点,更深刻理解了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的政治内涵。这种在攻坚克难中升华的初心使命,会转化为破解难题的精神动力,让年轻干部在面对复杂局面时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在利益诱惑面前坚守政治本色。
专业能力的提升,往往发生在与难题 “短兵相接” 的交锋中。温室里培养不出参天大树,办公室里练不出过硬本领。当年轻干部被推向产业转型的前沿,不得不钻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时;当置身于基层治理的一线,必须掌握群众工作法、矛盾调解术、应急处置策时,那些书本上的理论才会转化为解决问题的 “实战技能”。某开发区年轻干部在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时,既要攻克海关监管、物流通关等政策壁垒,又要对接电商平台、供应链企业等市场资源,在一次次碰壁与突破中,不仅熟悉了国际贸易规则,更练就了统筹协调、资源整合的复合能力。这种在攻坚克难中积累的专业素养,如同 “升级打怪” 般层层递进,最终形成独当一面的核心竞争力。
攻坚克难最能锤炼担当作为的 “斗争精神”。年轻干部成长的关键,不在于是否遇到困难,而在于如何面对困难。面对历史遗留问题,是选择 “击鼓传花” 还是 “主动接棒”面对改革中的风险挑战,是倾向 “明哲保身” 还是 “迎难而上”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不同的成长轨迹。一位在信访部门工作的年轻干部,曾面对某群体上访事件,起初因缺乏经验而手足无措,但他没有退缩,而是沉下心来梳理诉求、对接部门、寻求政策依据,在反复沟通协调中找到化解方案。这个过程让他深刻体会到,所谓担当,就是在畏难情绪面前多一分坚持,在复杂矛盾面前多一分韧劲。这种在攻坚克难中磨砺出的斗争精神,会成为年轻干部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 年轻干部的成长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把攻坚克难作为 “必修课”,在火热的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才能从 “生力军” 成长为 “主力军”。当每一次啃下 “硬骨头” 都成为能力跃迁的契机,每一次化解 “老大难” 都成为经验积累的注脚,年轻干部终将在攻坚克难中实现从 “量变” 到 “质变” 的跨越,真正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王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