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全南大吉山镇:“乡”得益“樟”话乡村
近日,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大吉山镇乌桕坝村三棵百年古樟下,镇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围坐一圈,大家你三言我两语,热烈地讨论起河背桥修缮相关议题。绿水环绕、青山相依的乌桕坝村,是市级生态村。近两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乌桕坝村也遭遇了不少“成长的烦恼”,基础设施“跟不上”,党群活动“一头热”,左邻右舍“千千结”……这些问题,镇村干部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村民意见也很大。乌桕坝村“两委”和大吉山镇想依靠自身解决这些难题,又力不从心,怎么办?该县全力打造的“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嵌入“百年古樟”平台派上了大用场。
天色渐暗,古樟树下的木阶座无虚席。修建于60年代的河背桥,是连通村民坝上300多亩耕地唯一的通道,寒来暑往,桥墩和迎送水基础多有破损,尽快修缮河背桥成为村民共同的期望。闲谈那般,乌桕坝村村支书李俊林扯开了话题,现场“直播”中,干部与群众贴的更近,从经费筹措到改造后的桥长面宽,各方代表当场达成一致意见,而修桥的4.5万元经费,乌桕坝村集体和乡贤、村民代表当场主动提出来承担金额,达到了近一半。
“他们”摇身一变,成为了议事会的一员,活跃在乌桕坝村建设的角角落落。村民李海华来了,他说这里有宽松的氛围,适合他提出一些承包土地的“大胆”想法;舞狮、花鼓戏等民间表演团队来了,他们说这里是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百姓大舞台;村里的老师和学生也来了,一群师生在这里办起了流动课堂,关爱留守儿童,守护青春梦想;镇里的干部也来了,在一次次“夜访听诉”中,把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我们的节日”为载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送”到了群众家门口,把最美家庭、身边好人等文明评选活动引入村户,把纠纷调解“大道理”变为攀亲结对、方言俗语。
乡得益“樟”的故事还在继续。这像是一个“开关”,“一键启动”了乌桕坝村乡村振兴的系统工程,推动基层治理、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激情,扬起和谐互助的文明新风。据悉,今年以来,乌桕坝村开展“古樟”议事会20余次,宣讲活动40余场。
文/图 袁治民、吕璐、曾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