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农村一线探访民生需求,推进厕所革命助力乡村振兴
“民者,万世之本也。”随着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我国民生需求从一家之温饱转向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乡村振兴的建设重点由“富足之乡”变为“幸福之乡”,“温暖之乡”。幸福的基础除了吃饱穿暖,健康卫生亦是其不可割舍的部分。近年来农村“厕所革命”的实施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村民是否了解“厕所革命”政策的意义?村民对此意愿如何?已改厕村民是否对厕改完全满意呢?不满意还需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基于以上问题,寒假伊始,安徽财经大学社会实践调研团队从安财出发奔赴安徽省各地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深入农村调研,了解安徽省农村的厕改情况,为厕改的进度和彻底性提供合理的建议,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线上线下调查结合,深入探索“厕所革命”
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团队成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网上查阅“厕所革命”相关建设路线,确定线下调查重点,然后根据就近原则深入家乡周边的农村地区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调研安徽省农村厕改现状,对已厕改村民进行满意度调查,同时了解未厕改村民的厕改意愿。
首先,调研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有条不紊的相关信息搜索工作。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自2017年安徽启动农村“厕所革命”,截至2019年底,安徽省累计完成自然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245万户。从2019年起,政府又组织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工作,以奖补方式支持和引导各地推动有条件的农村普及卫生厕所,实现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其中,合肥市创新建立了“一站两体系”,乡镇设立农村改厕管护站,履行乡镇政府改厕管护管理职责,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建立检查维修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粪污清掏及资源化利用体系,解决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污满了有人抽的问题,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和改厕户全覆盖。近年来,安徽省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目前全省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到85%以上。
在基本了解相关情况以后,团队成员在1月5日开始线下调研。到达相应地点后,团队成员积极寻访当地村民,进行深度访谈,记录了相关谈话内容。从村民的角度探讨农村厕所如何彻底改造才能使村民的生活更便捷、农村环境更干净。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发现已改厕村民和未改厕村民意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综合全体受访者的回答情况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一,“厕所革命”在安徽省农村宣传力度薄弱;二,受访者对“厕所革命”了解程度与从事职业有关;宣传渠道与从事职业存在对应关系二厕所类型选择与村民背景信息有关;三,村民用水来源不同,水资源匮乏;四,排污治理与防冻措施有待重视和加强:生活污水和粪土(液)存在随意排放现象;已改厕村民满意度较高,但排污、防冻等问题仍需亟待解决;村民对排污修建意愿不同;粪土(液)二次利用与受访者年龄有关;五,未改厕村民意愿主要受排污处理、经济成本和寒冷冻结的影响;六,村民对集市修建公厕意见强烈。
基于团队调查内容,针对实际提出建议
访问结束后,团队成员通过热烈讨论,对安徽省主抓农村厕改相关部门就村民的厕改意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依照村民职业加强农村“厕所革命”宣传力度;二,依照村民背景信息选择厕所类型;三,修建储水箱,安装节水便器;四,优化排污系统,加强排污管理;五,重点考虑节能方式,装置防冻设施;六,面向企业和社会集资,降低村民改厕成本;七,重视集市公厕修建问题,处处便民。
展望“厕所革命”进程,怀抱热望乡村振兴
此次团队调研实践结束后,团队进一步讨论了“厕所革命”的意义。成员一致认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改善厕所条件己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最希望解决的事情之一。厕所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卫生设施,将粪便与人类的生活环境分隔开来,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起到重要作用。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对于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至关重要,因为其不只涉及人居环境的改善,还涉及了村民素养的养成,以及农村现代化治理的推进。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点”,实则就是革命的“小工程”带动振兴的“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