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醒!这五种照片千万别再发了!
“遇事不要慌,先发个朋友圈”,生活中你是否也喜欢用朋友圈晒美食、晒娃、晒自拍、晒风景……
朋友圈逐渐成为了人们记录生活、留住当下的重要载体,但小密要提醒你!以后这些照片不要再发了!
近日,江门公安在官方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了一则警方提醒:#朋友圈不要再晒以下5种照片了#,这5类照片包括:
01车票上的二维码或条形码
火车票、飞机票、登机牌上的二维码或条形码含有个人信息,一旦被“有心人”盯上,上传到某些特殊的网站译码器,就有可能破解其中内容,“一分钟掌握你的全部信息”!
真实案例:一男子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朋友晒自己的登机牌炫耀美好假期。出于好奇,他下载了朋友的登机牌照片,并上传到在线扫码网站。随后,这名男子不仅搜到了好友的名字、常旅客号码、其它个人身份信息,还找到了他当天乘坐的航空公司有关他档案的记录编号。
02、家门钥匙照片
结构不复杂的根据照片就能配出钥匙,成都市锁具行业协会会长刘至祥表示,看照片配钥匙在行业内是可以做到的技术,但由于目前锁具行业存在一些乱象,远程配锁在方便之余,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渠道,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真实案例: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派记者花费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在网络上通过“看照片配钥匙”的店铺,分别配了A,B,C级防盗门钥匙以及车门钥匙,结果都能成功打开了对应的门锁。
03、晒定位
晒定位容易暴露个人真实位置,方便“熟人”下手行窃。发定位的你在远方享受朋友圈点赞的时候,小偷可能正从容地把你家当作“自选超市”。
真实案例:李先生携家人从国外旅游归来,发现存放在衣柜内的5个品牌包、7件铂金首饰共计价值10万余元的财物被偷。随后,李先生立即报警,民警调取小区监控录像发现,案发当天晚上8点左右,一戴口罩驼背老妇人走出小区时胸前鼓鼓的,很可疑。
经反复查看,最终李先生确认老妇人是曾经在他家做过保姆的黄某。据黄某交代,一天在微信内发现李先生在朋友圈发了多张国外旅游全家福照片,确认李先生家里没人之后。当晚,她戴上口罩,装扮驼背老妪,趁夜色溜入李家盗得价值10万余元物品。
04、驾驶证、录取通知书等各类证件
晒含有个人信息的照片,不仅容易泄露个人隐私,遭遇电信诈骗,更有可能出现学籍被冒名顶替、等证件被盗用等风险。
真实案例:受害人陈某说,他从来没有开车去过宁海,但他的驾照居然在宁海被人盗扣了11分。经查,原来他在自己的朋友圈有发过驾照的图片,而且没有关闭“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功能,买卖驾照分数的“黄牛”通过附近的人查看到了他的驾照照片,伙同相关违章处理中心的窗口人员,违规操作,盗扣分数。
05、老人和小孩的照片
不要轻易在社交平台晒含有家人的照片,尤其是包含老人和小孩信息的照片,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对老人和小孩实施诈骗或拐卖。
真实案例:福建福州市的一网友发微博称,一网友在微博上晒孩子照片后,竟然有陌生男子打印了孩子的照片并放在钱包里,冒充孩子的舅舅去幼儿园接孩子。幸亏门口的保安比较机警,问这个“舅舅”孩子的情况,陌生男子前言不搭后语,心虚地走了。
那么问题来了,要是实在是想要发朋友圈,跟着小密一起学习!
01、在微信“隐私”选项中关闭“允许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很多网友都在分享图片的时候添加地理位置,这样会泄露自己的隐私!
02、打开微信依次点击:设置-通用-功能-附近的人,选择“清空并停用”等到必要的时候,再重新开启。
03、发朋友圈的时候,不要发原图,以及含有个人信息的各类照片,如实在要发,也请经过P图以后再发。
04、及时清理微信中不认识的人,或者设置不让他们看你的朋友圈等方法。
好了,最后再次提醒大家,在使用手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有些东西千万不能随便晒出来哦~
成都市成华区国家保密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