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全国科普月”,海天味业被授予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科普基地
9月23日上午,2025年佛山市“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暨检验检测科普万里行(佛山站)在高明区海天娅米的阳光城堡启动,由中国检验检测学会与佛山市科协主办、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承办,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场全民参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科普热潮。

启动仪式由佛山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黄飞飞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玉奎作科普报告,中国检验检测学会常务副会长生飞、佛山市政府副秘书长贺智涛、海天味业副总裁桂军强、海天味业首席质量官李贤信出席。中国检验检测学会与佛山市科协、市科技局市教育局等有关部门及各区科协负责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质量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江南大学、广东省食品学会的专家学者,广佛两地科学老师代表参加启动仪式。

激发全民探索科学的热情
今年9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贺智涛致辞时表示,佛山市始终坚持把科学普及作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浪潮在佛山大地蔚然成风。他还强调以此次主场活动为契机,推动多方在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专家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作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开展好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佛山市科协联合中国检验检测学会、各区科协和有关单位,链接各类学校、科研院所、各级企业、科普基地的力量,精心策划了“1+5+10+N”系列科普活动,其中的“1”是本次高规格的主场活动。
“在佛山的产业体系中,检验检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生飞致辞时表示,中国检验检测学会将积极开发佛山本地区的科普资源,打造科普品牌,开展互动性强、参与性高、丰富多彩的检验检测有关科普活动。学会先后在江苏、山东、湖南等地举办万里行活动,此次在广东举行检验检测科普万里行(佛山站),将发挥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开展“双碳”领域食品安全、防灾减灾、乡村振兴等系列科普。

启动仪式上,海天味业获中国检验检测学会佛山科普基地授牌。海天味业在科普内容与形式上的持续创新,推出“科普大求真”系列活动,通过进社区、进校园、进工厂以及邀请央视等媒体开展公益直播,努力帮助公众建立更科学、更理性的食品安全认知。
首个“全国科普月”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的主题,佛山市科协还打造了5条具有佛山特色的文旅精品研学路线,组织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各区开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系列科普活动,让市民近距离感受科学魅力,激发全民探索科学的热情。

全感官式体验科学的魅力
从“细胞垃圾”到“诺奖明星”,外泌体是如何“逆袭”的?

“外泌体的纳米级囊泡,原以为是垃圾,但后来发现它是非常重要的物质。”启动仪式上,张玉奎院士以“神奇的干细胞外泌体”为题作科普报告,阐明了外泌体的研究背景及进展,还提到如今外泌体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应用于皮肤护理、脱发治疗等多个领域。
张玉奎院士不仅参与研制外泌体的新型装置,提高其产量,而且研究动物与植物来源的外泌体。“我国东北地区盛产梅花鹿,我们也要通过研究,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作贡献。”他还结合鹿茸干细胞外泌体等研究案例,分享了外泌体前沿应用成果。
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与广佛两地科学老师开展科普研学活动,共同参观了海天科普馆,亲眼看见全球首座酱油酿造“灯塔工厂”的智能制造实景,亲身体验海天味业将食品安全知识与工业游览深度融合的创新科普模式。


“酱油生虫是质量问题吗?”“发霉的食物还能吃吗?”“蚝油里真的有蚝吗?”参观人员参与“科普大求真”,与科普讲解员展开互动交流。在探索“好黄豆的酿造之旅”中,他们了解了搭载AI精准罐装、在线NIR光谱检测、AI电子鼻、AI选豆和蒸煮、AI发酵优化的5项领先世界的技术,全感官体验科学的魅力。


记者了解到,佛山市科协、各区科协将联合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等国家级学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打造“科普中国”的佛山样板间。期间,邀请院士专家围绕食品安全健康领域等热点话题,深入全市多所中小学开展健康科普进校园活动,将在“科普中国”平台上发布系列科普短视频以及科普文章,进一步增强佛山广大市民和相关群体的食品安全意识,营造关注生命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