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风之刃 雕琢时代新风
作风建设如同春夜细雨,在无声处滋养着社会肌体的健康。当历史的指针指向新的刻度,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在思想深处刻下作风建设的年轮。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会运用这把雕刻刀,既削去浮华的锈迹,更要雕琢出担当的棱角,让清风正气成为时代动人的注脚。
筑牢思想防线,守住精神家园。在信息洪流奔涌的今天,思想阵地的守护显得尤为迫切。古有杨震“暮夜却金”的典故,今有焦裕禄“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誓言,这些精神坐标如同北斗七星,为作风建设指引方向。当我们在工作中面对选择时,不妨扪心自问:是否保持了“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的定力?是否坚守了“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的清醒?只有将理想信念的种子深植心田,才能在纷繁世相中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长城。
践行务实担当,书写实干答卷。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历经千年风沙依然色彩斑斓,靠的是匠人代代相传的实干精神。作风建设的真谛,正在于将“马上就办”的效率意识转化为具体行动。某地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干部带着问题下基层,揣着对策回机关,这种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当我们在办公室伏案疾书时,不妨多想想田间地头的期盼;在会议室研讨方案时,多听听群众巷尾的呼声,让务实担当成为鲜明的作风标识。
健全监督体系,织密制度笼子。杭州西湖边的“三潭印月”以精巧设计闻名,作风建设同样需要制度设计。某单位建立的“作风建设积分制”,将日常表现量化为可考核的指标,既像一面明镜照出作风优劣,又似一把标尺量出责任担当。当监督的触角覆盖每个角落,当制度的篱笆越扎越紧,清风正气自然会蔚然成风。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作风建设永远没有休止符。从“四 风”问题的持续整治,到基层减负的落地见效,每一次作风蝶变都是对初心使命的深情诠释。让我们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用思想之刃削去浮躁,以实干之锤锻造担当,拿制度之网兜住底线,共同绘就作风建设的新画卷。当每个个体都成为优良作风的传承者、践行者、守护者,整个社会必将呈现出“千帆竞发气象新”的生动局面。(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