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好调查研究的“三抓”
近期,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的故事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朱治国兢兢业业的工作22年的事迹,为青年干部立起了好榜样。不难发现,朱治国是为善用调查研究的好干部,借这一基本方法论,他取得了许多工作上的成就。
调查研究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通过轮流摘戴“三顶思考帽”来转换思考方向,搭建可靠的思维框架,使混乱的进程变得更加清晰全面。找准调研方向、坚持问题导向、收集资料信息、创新调研成果,让调研过程变得清晰明了、高效全面。
调查研究要抓“主导”,心中有目标,调研有方向。“主导”代表全方位地思考,要善于化身“掌舵人”的角色。调查研究开始前,首先要明确调研的主题和方向。调研课题的选定和资料的准备,影响着成效的好坏,唯有找准切入,方能有的放矢。聚焦重点难点,从党政关注的重点、社会关切的热点、群众关心的焦点和创新关联的难点中定主题、选课题;聚焦问题导向,问题出在哪些方面环节就在哪个方面环节开展调研,坚持实践需要什么就从什么着手,做足准备功夫,真正找准着力点,确保调研方向不偏。
调查研究要抓“警戒”,心中有规矩,调研有准则。“警戒”象征着批判性地思考,把焦点集中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做“愚蠢”的事。调查研究不是“指手画脚”地“挑毛病”,也不是“走马观花”地“赏风景”,要坚决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扎堆式、“作秀式”等漫无目的、空洞无物的调研。要始终保持“泥土味”“烟火气”,走进基层走进一线,原汁原味听实话,原原本本察实情,带着问题走下去,揣着课题蹲下来,切实把问题找实找准。破除官本位思想,既听得赞同声,更听得“牢骚声”,引导基层讲真问题、真讲问题,大胆吸纳意见,真正把情况摸准、摸透。
调查研究要抓“创新”,心中有想法,调研有新意。“创新”代表创新地思考,换一种视角看待问题,打破常规,找出更多的途径、方案。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年轻干部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敏锐捕捉到外部世界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切实增强主人翁意识。在调查研究中,既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也不能一得自矜、以偏概全,更不能沾沾自喜、得过且过。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大局的角度,以点带面、由表及里,敢于先行先试,带领群众提高攻坚拔寨的能力、战胜风险的能力、思变思发展的能力等,以实干取得实效,在新时代取得新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