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网络安全,人人应是执法者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主题重大,意义重大,最重要的成果是明确了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依法治国,这四个字看似遥远,其实不然。就拿互联网来说,其突出的传递性、自由性、实时性、交换性、共享性、开放性,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如果说,互联网是一个美丽的海洋,那些想利用互联网从事非法活动的不法分子,就是海洋中的盗贼,殊不知,互联网也不是法外之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强化网络安全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以网络安全法为核心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基本形成,网络安全“四梁八柱”基本确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观念已然深入人心。那些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等的用心叵测之人,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那些利用网络进行欺诈活动,散布 材料,进行人身攻击,兜售非法物品等等言行也要坚决管控,决不能允许这样的行为泛滥开来。
作为新时代我国公民,应知国家网络安全工作为人民,也应懂得网络安全靠人民。治理网络安全,仅仅靠国家公安机关去监督检查是不够的,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去监督举报揭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
各级党委政府要完善政策、健全、法制、强化执法、打击犯罪,推动网络空间法治化,要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平台建设,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制定网络安全标准,不断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力加强网络安全预警监测,确保大数据安全,实现全天候全方位感知和有效防护。互联网企业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保护用户隐私,保障数据安全,维护网民权益;网络社会组织要加强行业自律,推动网上诚信体系建设,有力惩戒违法失信行为。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网络从业者要发挥积极作用,切实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的强大合力。唯有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合力作用,才能将依法治网的理念深入人心,才能化指成拳,凝聚起维护网络安全的磅礴力量。
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性。但是,这不是“法外之地”,这里更要讲法治,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当然,形成良好网上舆论氛围,不是说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调子,而是说不能搬弄是非、颠倒黑白、造谣生事、违法犯罪,不能超越了宪法法律界限。
维护网络安全,人人应是执法者。“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是每个人应当牢记于心的社会责任。文/赣州经开区城管大队李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