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发布工业互联网报告,联想集团To B优势显现
近日,IDC发布《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分析,2021》报告,报告总结并分析了当前阶段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产品形态、技术能力、业务进展、市场格局、产业生态进展。报告研究显示,许多平台厂商成长迅速但面临盈利压力,在持续碎片化市场趋势下,厂商定位和业绩将加速分化。
报告重点介绍了阿里云、百度智能云、华为云、寄云科技、浪潮、联想、用友、紫光等厂商的业务情况。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的热潮涌动,众多中国企业正摩拳擦掌,积极投身其中。以“PC”出道的联想,短短几年就“大象转身”,跻身主流平台服务商之列,并成为标杆企业,这已证明联想迎来智能化转型耕耘后的丰收。
数据发展迎来质变,优势和价值体现
制造业作为国之重器,数据贯穿企业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从客户需求到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工艺仿真、生产制造、供应链以及售后服务全过程。早在2011年,联想就建立了大数据团队,最初是希望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应用商店、游戏运营等提供辅助支撑,后来逐渐拓展到硬件产品如PC、手机乃至服务器。
2016年是联想大数据团队成长为业务部门的节点,随着大数据战略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将大数据视为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重要科技依据,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已将数据视为重要资产,着手开展数字化转型的系列举措,联想大数据也开始帮助制造企业利用大数据推动业务发展。
联想凭借长期扎根制造业的实践经验以及对数字IT技术变革的敏锐嗅觉,推出了针对工业大数据一站式应用平台Leap系列解决方案,并建立了工业大数据产业应用联盟,助推国内制造企业实现大数据应用,以助其达成数字化转型的愿景。LeapHD、LeapIoT、LeapAI三大模块有机组合,能够将产线数据接入和整合,实现全面态势感知与数据联动,驱动企业在质量优化、供应预测、智能排产、柔性生产等方面不断发展。
目前,联想大数据在全球已经拥有超过10个数据中心,3000多台服务器,每天新增数据量高达30TB,实现了对联想集团全球化管理、生产与运营体系的全方位立体支撑,并通过联想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解决方案向行业客户赋能。
制造业“老兵” 换了新式武器
联想拥有多年制造经验,目前拥有包括智能化的供应链管理系统,高度自动化的混线柔性生产,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虚实结合,端到端的质量追溯、监控、分析和管理,以及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预测性分析决策的5大能力。这些饱经试炼的经典制造能力,在新IT技术架构的支持下,可以模块化地应用于多种制造场景。
以联想目前最大的自有工厂武汉厂为例,近些年运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IT”技术融合制造业,开展了一系列智能化升级的创新项目:借助IoT技术搭建了设备管理平台Device mate,提升设备利用率;自主开发了武汉厂的数据中台IDEAS,实现生产运营数据互联互通;导入QMS2.0系统,提升产品全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水平;自主开发智能计划APS系统,实现工厂资源管理、智能排产、敏捷交付。
2020年6月,联想自主开发的业内首条5G+物联网自动化组装标杆线“量子线”,在武汉工厂正式引入。紧接着在2021年初,联想第三代手机产品包装自动化生产线“凤凰线”也投入使用。
如今,中国制造业正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加快“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在这样的历史性机遇期,联想在智能制造领域不断深耕,致力于构建世界级的“智能工厂”,进一步赋能行业,全面提升产业链的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