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桥上话党史 革命精神在心中
【从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汲取红色力量】
百年征程新起点,如今扬帆再启航。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党中央部署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雅江县纪委监委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组织开展“重走红军路、传承红色精神”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作为一名11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员,作为一名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干部,县纪委监委肖俊同志积极投身党史学习教育热潮,跟随队伍踏上了重走红军路之行。在烈士陵园他重温了入党誓词,聆听了红军的雅江故事,汲取了个人信仰力量。烈日下,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在革命先辈的红色路线上,一点一滴学习革命精神,一毫一厘锻造铁的意志,在重走的过程生动再现了红色记忆。
当他来到当年红三十二军架设在雅江县“红军桥”遗址时,脑海中不禁闪过文史资料里面记录的故事,一幕幕架桥开路的场景瞬间历历在目。当时,为了粉碎蒋介石的围剿计划,保证红二、六团顺利北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1936年4月,红军总部令红三十二军南下雅江,西进理塘、稻城接应红二、六团,红三十二军到达雅江县普巴绒乡索衣村时,前进的道路被陡峭的峡谷阻断,想要越过峡谷共有两种办法,一种是让部队上山绕道到高山峡谷对面,再沿雅砻江边徒步前行,此法安全但是耗费时间;另一种是利用周边环境,就地取材搭建独木桥让大部队陆续通过,在当时敌人围追堵截的情况下,这种办法虽然能大量节约时间,但也随时面临危险。思前想后之际,红三十二军毫不犹豫选择了架桥铺路越过峡谷的方案,庚即组织300余名红军战士就地取材砍来大杉树搭建独木桥,快速越过了峡谷,扎好木筏渡过雅砻江成功进入雅江。架设的独木桥不仅帮助红三十二军完成了革命任务,之后也方便了雅江老百姓的出行,因此当地老百姓一直亲切称之为“红军桥”。95年时间过去了,红三十二军架设的“红军桥”已年久损毁,但为了纪念红三十二军架设“红军桥”时不惧艰险、英勇无畏的精神,在川林一处续修雅新公路时重建了“红军桥”,如今这座“红军桥”虽然是选址重建的,但这座桥代表着革命先烈们攻坚克难、敢闯敢试的壮烈激情与伟大情怀代代传承,同样也激励肖俊同志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于如今的工作之中,用实际行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初心本色,践行使命担当,为建设清廉雅江努力奋斗!
【肖俊同志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如何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2018年,作为转隶干部的肖俊同志光荣地成为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在这个特殊岗位上,他满怀信心投身纪检监察事业中,始终坚持对标先进、查找差距、改进自身,坚决让自己做到政治建设过硬、自身建设过硬和业务能力过硬,高标准严要求让自己锻造成忠诚坚定、担当尽责、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的“打铁人”。自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以来,他常年累月在外参与案件查办,家中两个孩子年龄尚小,妻子一人带俩孩子的苦楚让他也感到自责,但是在事业与个人选择问题上,他依然毫不犹豫选了前者。经常熬更守夜地工作状态也让他患上了一些“职业病”,3年来,他累计查办案件17件、处理19人,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但在开展纪检监察工作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有的基层群众到纪检监察机关来访时,不了解纪检监察机关工作流程,办理事务时既耽误了时间,又降低了工作效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特别是在接待来访群众时,面对源源不绝的来访群众,他重复介绍着纪检监察工作流程,工作效率怎么也提不高。面对种种困惑,他潜心研究分析群众来访情况,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在纪检监察室探索建立了来访群众“一站式”服务的工作法,通过录制一段纪检监察工作流程录音、制作纪检监察工作流程宣传册与纪检监察干部简要讲述相结合的方式,向来访群众分类提供服务,这样有效减低了日常群众来访工作压力,同时还得到了来访群众的一致好评。“无论面对怎样的问题困难,要立足岗位,学英烈、学先进,守住初心、锐意进取、永不懈怠、担当作为,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才能践行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肖俊在一次接待完来访群众后论道。
“我是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是一名中共党员、是传承革命精神的一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挥自己的特长,坚守初心使命,扎扎实实干好纪检监察工作,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当好纪检监察铁人。”他在激励引导其他纪检监察干部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