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加流感,CRTD疗法帮助心衰患者安全度“难关”
中秋佳节刚刚过去,马上又将迎来国庆长假,这就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已经结束。 9月之后,流感正式进入高发期:气温骤降、温差加大、空气愈发干燥,都为病毒的日益活跃提供了条件。与此同时,国内的新冠疫情也出现了反复,福建、黑龙江相继出现感染病例,流感与新冠疫情叠加流行的态势十分严峻。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给心衰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一方面,气温骤降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衰的发作或病情加重。有研究发现,每当气温比过去7天的平均气温降低1摄氏度,心衰住院或死亡风险增加0.7%。气候环境的波动容易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气温骤降加上流感,对心衰患者造成双重夹击,盐分和水分的摄取量影响身体的积水情况,积水越多,心脏负担越大。另一方面,新冠肺炎可多途径引发/加重心力衰竭。有数据统计:心衰和并肺炎患者30天死亡率高达1/4,比无心衰的肺炎患者死亡风险高40%,严重威胁心衰患者的生命安全。面对新冠疫情和流感叠加的严峻形势,心衰患者有必要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接种相应的疫苗,及早构筑起免疫屏障,并积极接受心衰治疗。
心衰作为一种慢性病,其短期治疗目标主要是改善症状,稳定血流动力学,避免低钾血症、肾功能不全、症状性低血压,纠正神经内分泌的失衡等;基础药物的长期治疗主要目标是为了控制高血压、预防心梗,提高心功能,降低住院率,提高存活率,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心衰症状较严重的患者,CRTD可能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CRTD全称为植入式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简称:心脏再同步除颤器),是CRT(心脏再同步治疗)和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合体”。CRT通过双心室起搏的方式,实现最佳的心房心室顺序激动,以增加舒张期充盈时间,帮助心脏左右心室收缩同步,室间、室内再同步收缩减少二尖瓣返流,增加每搏输出量。有效帮助心脏提供足够的力量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使心脏逐渐恢复至正常大小,从而实现心衰治疗。而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电复律功能,能准确识别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及时发放抗心动过速治疗或电除颤,有效防止心脏性猝死发生。两者强强结合,为严重心衰患者保驾护航。
另外,心衰患者日常生活的管理非常重要。一是要避开诱因,如各种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贫血、情绪激动、过度体力劳动等。二是要每日监测体重,警惕钠水潴留风险。三是要调整生活方式,限盐、限水,补充足量的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及微量元素,注意少量多餐,戒烟限酒。四要积极调整心理状态,避免抑郁、焦虑和孤独感,家人应多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参加不引起症状的社会活动。
心衰被称作“生命的绊脚石”,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罹患心衰并不可怕,在现代医学条件下,只要患者遵守医嘱积极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就能最大程度控制病情发展,获得良好的预后。